404 Not Found


nginx
【這卡歐窺嗎 all CREDITS】鄭秉泓|影展評什麼?評審席上看電影 - CREDITS

【這卡歐窺嗎 all CREDITS】鄭秉泓|影展評什麼?評審席上看電影

長年關注台灣影視產業趨勢脈動,提供最精闢與獨特的鄭式切角,在投影展的茫茫大海中漂泊的創作者們絕不能錯過。

活動日期:2024/06/01
活動講師:鄭秉泓(影評人、策展人)

時常聽到創作者詢問:想要投影展,但不清楚評審的選擇標準?如何得到評審的青睞?鄭秉泓老師整理出「亞洲日舞影展」(Sundance Film Festival Asia)最看重的幾項:

  • Filming Skills 拍攝技術
  • Scripts 腳本 / Narrative 敘述
  • Film Editing 剪接
  • Creativity 創造力
鄭秉泓|台灣影展你可能不知道的二三事|這卡歐窺嗎allCREDITS

▍關於台灣短片參展的二三事

短片大部份都是以「成長」為題材,其中又以家庭片最為顯著,父女、母子、手足…等等。在內容與概念上,鄭秉泓老師為大家整理出幾項重點:

  • 風格要簡單質樸還是劍走偏鋒?
    舉例:王逸帆《伏魔殿》中的影像畫面、色彩風格、暴力美學,即為一種劍走偏鋒。
  • 短片是否要說故事?是角色導向、故事導向還是時代導向?
    – 角色導向:他的故事不一定多新奇特別,可是會被角色的心境或轉折打動。
    – 故事導向:故事很有趣,編劇技巧特別突出。
    – 時代導向:設定於某個特定年代,描述當時的社會、風氣、景象…。
  • 是否涵蓋普世命題?例如:成長的困惑、青春的苦澀、家庭代溝、校園問題、愛情啟蒙。
  • 議題與視角:議題想傳達什麼?環境、土地、性別、種族?從什麼角度去看這個故事? 
  • 作品的類型:如果作品是類型取向的話,技術執行上是否到位?

總之,作品中一定要有至少一到兩項特別凸出的部分,而這取決於創作者想表現出來的是什麼?對作品最有自信的內容?才會容易讓觀眾印象深刻。

▍短片如何延伸到長片

是不是每個短片都適合延伸為長片?世界觀與架構非常重要。從短片到長片,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:

  • 若作品無商業性,如何說服投資者?
  • 是要發展成電影還是劇集?題材適合大銀幕還是線上串流?
  • 原本的短故事已經講得差不多了,要如何擴充變長片?角色如何新增?新角色和原角色達成平衡?
  • 長片作為短片的續集還是前傳?或是換新的一組、往下一階段發展。

舉例:《孤味》,在拍攝短片時,已經規劃要發展成長片。短片中可能比較著重在女主角(陳淑芳 飾)發展,而長片版加入了三位女兒與許多回憶的情節,就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完整。

鄭秉泓|短片與長片的參展指南|這卡歐窺嗎allCREDITS

▍給新銳創作者的參展指南

從開發劇本時就需要去思考「評審在意的是什麼」,鄭秉泓老師提出了幾點與創作者分享:

  • 劇本的可拍攝性(特別是預算與實際製作面)
  • 題材新鮮感
  • 故事具有當代性
  • 對話引人入勝,而非創作者自說自話
  • 故事張力和角色魅力,看劇本時若能想到演員更好

多數評審最看重的是故事性,且內容要有「可拍性」。過去曾遇過一些例子,例如主題內容在講科幻,但以台灣現實條件是不太可能拍出來的,這樣的劇本就會比較可惜。
影展評審大多都是在業界已有豐富經驗的前輩,他們一定會問創作者「這個要怎麼拍?」並且期待能看到新鮮感。

▍從短片到長片,台灣成功的作品舉例

黃信堯《大佛》到《大佛普拉斯》
從短片《大佛》到長片《大佛普拉斯》是完全不一樣的類型,短片是一個黑色短片、類型片,著重在劇情敘事;而長片《大佛普拉斯》用他自己旁白的記錄片的方式,結果意外的成功。

廖明毅《停車》到《怪胎》
《怪胎》是亞洲第一部使用 iPhone 拍攝的電影。而《停車》也是使用 iPhone 拍攝的短片,內容講述對停車有強迫症的男人的故事,很推薦有時間去看,比對一下短片與長片。

除了上述的分享以外,鄭秉泓老師還有提到王逸帆《洞兩洞六》到《逃出立法院》、黃信堯《唬爛三小》到《同學麥娜絲》都是很不錯的作品,建議大家都可以去看看。

講師介紹

鄭秉泓|高雄人,寫影評、策畫影展,也在大學教電影,現為高雄電影節節目總監

多次受邀擔任影展選片及電影獎評審,歷任第52, 55, 60屆金馬獎劇情長片類及劇情短片類初審、第49, 50, 55屆金鐘獎戲劇節目類評審,第37, 43屆金穗獎評審,2017釜山短片節奈派克獎評審、2021蔚州山岳影展國際競賽評審。評論文字見於網路媒體及報章雜誌。編著作品《台灣電影愛與死》、《她殺了時代:重訪日本電影新浪潮》、《台灣電影變幻時:尋找台灣魂》,監製作品《伏流》。